为落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相关政策要求,最近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调研分析,首次对“高质量国际论文”进行了定义: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
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于12月29日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并且评选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19年,中国各类研究机构共计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在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北京大学以1896篇的数量位居世界第十,并有5篇高质量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入选“百篇”最多的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组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的论文“In situ quantification of interphasial chemistry in Li-ion battery”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该工作是将电化学方法与称量原子/分子重量石英微天平(EQCM)、观察原子尺度形貌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监测极微量气体组成的微分质谱(DEMS)进行巧妙协同联用,在原子尺度原位实现不同电位下电极界面组分的定量监测,阐明锂电池负极界面重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机理,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难题,为锂电池及材料优化设计提供了的科学指导依据。
相关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92261
(澎湃新闻网转“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https://sam.pkusz.edu.cn/info/1011/1272.htm
(新材料学院2019年科研新闻)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8-028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