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学院(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讲座信息 > 正文
研究生培养
讲座信息
太阳能光催化表界面时空分辨成像研究&催化与储能过程的原位表界面研究
浏览次数:

  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范峰滔和傅强两位研究员到访并作学术讲座,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前来聆听、交流。

时间:2021年4月23日 9:30

地点:C303教室


太阳能光催化表界面时空分辨成像研究(范峰滔) 


在空间上深刻认识光生电荷的分离机制是太阳能转化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最具挑战的前沿课题。由于缺乏准确而有效的表征手段,上述核心问题的解决长期处于空白。报告人在国际上率先发展高空间分辨表面光电压成像新方法,依托此方法在微纳尺度定量揭示光催化材料微纳尺度内建电场定向分布对电荷分离的主导性贡献,进一步提出利用对称性破缺(光照、铁电和缺陷等)实现内建电场定向构筑,增强光生电荷分离的策略和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剂水氧化活性位点的疑难问题,研究了捕光中心耦合反应活性位对光解水活性的重要关系。近期发展并利用operando成像研究太阳能光催化体系在工作条件下电荷分离中心对反应位点的空间决定性关系。这些结果为指导和构建人工合成光催化系统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个人简历

范峰滔,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大煜优秀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82012年两次荣获国际催化理事会“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获首届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颁发的“催化新秀奖”。主要从事(光)催化剂及(光)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动态先进成像技术的表征研究,发展了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成像方法并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到微纳尺度光催化材料电荷分离的成像研究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事深海资源探测的现场光谱仪研发工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Nature EnergyChem. Soc. Rev.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90余篇。



催化与储能过程的原位表界面研究(傅强)


  以Langmuir、Ertl等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发展和创立了表面化学学科和表面化学方法学,将基于超高真空条件下的表面分析方法包括电子能谱、扫描探针显微镜、表面电子衍射和成像术、表面光谱等成功应用于催化、环境、能源、生物、微电子等重要应用领域,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理解表面化学反应和阐述微观机制。但是催化、能源、生物等实际过程是发生在气氛甚至液相环境中,关键的反应转化在于气-固或液-固界面,如何将传统的表面化学方法学从超高真空条件下的模型表面体系拓展到气-固和液-固界面研究,这是表面科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近十多年有多种表面技术突破真空限制实现在近常压甚至常压条件下的原位表面研究,包括近常压光电子能谱、高压扫描隧穿显微镜等;我们实验室也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近常压光发射电子显微镜(NAP-PEEM)。我们将讨论这些表面新技术在能源和催化中的应用:1)气氛条件下的催化过程表征实现原位表界面催化(Surface & Interface Catalysis/SIC)研究;2)电场施加条件下储能器件的在线(Operando)表界面表征,实现表界面电化学(Surface & Interface Electrochemistry/SIE)研究。基于这些研究,进一步展望实现液-固界面表征研究中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个人简历

傅强,2000到2006年先后在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l Research)和马普学会Fritz Haber研究所(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ax Planck Society)进 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研究。2006受聘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