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间: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14:00-15:00
讲座地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C201
主持人:王明超

讲座摘要:
原子级精确的石墨烯纳米结构(亦称纳米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π磁性,成为化学、材料、物理等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借助自下而上的合成化学策略,通过调控其尺寸、边缘结构、掺杂方式以及分子构型等参数,可精准构筑具有可定制电子特性的新型纳米石墨烯,为推动未来的碳基光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报告聚焦于该领域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磁性石墨烯分子化学稳定性差、自旋态调控手段有限、以及石墨烯纳米带加工性能不足等,分以下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我们采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协同稳定的策略,攻克了具有多自由基特性的磁性纳米石墨烯溶液合成难题,提出了非平面构型对提高其化学稳定性的关键作用,并揭示了其优越的量子特性;其次,通过超高真空环境下的表面在位合成,构筑高自旋磁性碳分子体系和一维自旋链,并实现对其自旋量子态的精准调控;最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通过逐步增长或链增长聚合实现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带及其异质结构的制备方法,并阐明了提高纳米带溶液加工性和实现其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的设计策略。
主讲人介绍:
马骥博士于2015年获得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硕士学位,201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分子功能材料实验室课题组组长,并于2022年加入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担任课题组组长。202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并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马骥博士致力于原子级精确的纳米碳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化及其在碳基自旋电子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累积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Nature, Nat. Mater., Nat. Nano., Chem,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9篇,包括 Nat. Synth. (1), Angew. Chem. Int. Ed. (15), J. Am. Chem. Soc. (5), Chem (2), Acc. Chem. Res. (1), Chem. Sci. (2), CCS Chemistry (1)等,并以第一作者撰写书章1篇。曾荣获2019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5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奖、2014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奖等荣誉。担任Nano Research期刊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