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标兵风采系列报道】李豪:倾心科研 辛勤耕耘
来源:南燕新闻社
【编者按】南燕的冬天姗姗来迟,不像北国那样银装素裹,却也别有魅力。走在校园里,甚至依稀可以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优秀学生代表。他们的内心是热情的,是向上的,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他们展示了广大南燕学子的风范。他们用行动说明:作为北大人,不管我们身处何地,“学会成长,变得优秀”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为了更好地展示三好学生标兵的风采,同时通过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我院推出“三好学生标兵风采系列报道”。
个人介绍
李豪,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先进材料与力学专业14级博士研究生(直博);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年保送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严谨踏实、自主勤奋、活力四射是这位理工男身上最为显著的特点,他在南燕辛勤耕耘,也在南燕不断收获。
投身科研,成果丰硕
谈到专业领域,李豪显得格外自豪。他介绍道,自己从事的是原子层沉积技术(ALD)的基础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这是一种先进的薄膜制备技术,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实现对薄膜组成的精确调控,在基础科研和应用研究中都有重要价值。
材料专业的研究生生活,实验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近一年半的科研修行,苦乐掺杂,好在时间向来最公平,李豪持之以恒的付出也给了他丰硕的回报。2014-2015学年间,李豪在ALD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材料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3.5)和《Chemistry of Materials》(影响因子8.3)上相继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的论文报导了一种新型低温铜薄膜的ALD工艺及相关机理,而发表在《Nano Letters》上的论文,则是首次报导新型硫化钴薄膜的ALD工艺。两项工作在ALD领域和整个薄膜材料领域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同时,他还参与了“ALD在碲化镉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这一课题,以第三作者身份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影响因子3.5)上发表论文。关于科研,李豪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心得。他强调,研一时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并做好实验计划至关重要。第三,及时记录实验细节以及实验现象,及时总结实验结果(不管好坏)。最后,他坦言学术之路绝非康庄大道,遇到困阻是必然的。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失败或者质疑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正是凭着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李豪以综合排名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2014-2015学年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
全面规划,坚实有力
同大多数优秀学子一样,李豪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在大四决定保送北大直博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人生方向----从事学术研究。正是这一目标引领着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了现在的李豪。
经过一年多的科研训练,基于当下已取得的成绩,李豪对未来的规划也愈加明朗化。他给自己制定了近期和长期的目标。近期目标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层次挖掘内在机理,探索材料的本质。在二年级结束前,达到学院影响因子30的要求(已完成15+)。
提及长远规划,李豪更是目光灵动,精神振奋。他讲到,博士期间希望有一年的出国交流机会,毕业后则会申请去美国做博士后,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学术研究。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李豪表示希望在国内高校当一名教职工,继续从事学术基础研究工作。
对于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师弟师妹,李豪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对于化学、材料等以科研为重心的专业,可以考虑继续往博士阶段深造。如果将来想去研发部门等对技术层面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岗位,研究生阶段就必须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多动手实践,注重积累经验。另外实习也是很好的机会,对于自我锻炼、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感怀恩师,寄语南燕
回首学时,望却今日,恩师每每的耳提面命、尊尊教诲总令人爱恨交织。身为理工科学生,谁不曾为了完成导师交予的任务通宵达旦,夜半时分与实验室清冷的四壁相依为伴;谁不曾因为导师一个赞许的目光满血复活,直觉可以再与科研大战三百回合。这一路,李豪便是这样磕磕碰碰走来,丰硕成果之下,渗透了恩师王新炜的悉心培育。“王老师知识渊博,但凡我遇到什么学术问题,老师总能从原理上解释清楚,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同时,王老师平常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李豪提到,恩师王新炜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实验室。自己遇到科研方面的问题,可随时找老师讨论。王老师的耐心指点总能让他茅塞顿开,收获许多。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李豪从一个“实验室小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实验室达人”,也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
最后,李豪特别表示了对南燕的感恩之情。在他看来,南燕的老师和同学都很nice,对待学术研究一丝不苟。他承认深研院在科研积累方便相较本部有些薄弱,但可以肯定的是,南燕的硬件条件不差于甚至优于本部的院系。只要辛勤耕耘,南燕总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文/吴青青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