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培养

优秀毕业生风采 | 郑世胜:恰逢青年热血,青春永不散场

发布时间:2025-03-10

点击量:

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挑战学术前沿难题;牢记党员先锋责任,用行动践行守正创新。作为新材料学院2018级的一名博士生,郑世胜科研能力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目前已发表SC1文章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等高质量杂志发表文章九篇。在做好科研本职工作的同时,郑世胜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以行动落实党员责任担当,曾担任新材料学院2018级党支部书记,新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同时参与创建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党建研究会并历任活动部部长、常务副会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多项荣誉。

探索水的秘密

北大,是与时代社会同前进的最高学府;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8年,当郑世胜第一次来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时,他便开始思考: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南国北大,自己应当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涯?北大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深圳的特区精神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创新,是两者共同的底色。于是,作为一名在深圳的北大人,他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创新对于立志科研的郑世胜而言,就是要做原创性研究,就是要做国家社会发展最需要的研究。“双碳”战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氢能,作为最有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备受关注。师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郑世胜与合作团队一起向“水分子的结构如何影响电催化产氢的性能”的相关问题发起挑战。

研究过程中,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当溶液中存在电解质阳离子——钠离子时,界面水分子会分化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水分子的含量将随电极电势的变化而变化,体系的产氢性能同时得到显著提升。这一调控策略简单而有效,但其微观机理和底层逻辑仍缺乏清晰的图景。

为补上这一块拼图,郑世胜和团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攻坚克难。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曾经历过日思夜想、辗转难眠,看不见前进方向的低落时刻,但所幸最终都坚持过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出现在一次团队头脑风暴的讨论中。郑世胜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们围着一张小桌子,用几张草稿纸梳理逻辑。通过不断地演算推导,主要机理的准确形态渐渐成型,长期困扰我们的疑惑也终于被解决。在没有钠离子时,界面附近的水分子是无序排布的结构,有了钠离子,钠离子的静电力就能将水分子组织成有序结构,造成表观上水分子类型的分化与含量的变化,这同时使得水分子更靠近界面,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是一个无序变有序的过程。当想明白整个逻辑后,我从内心真切感受到一种和科学共振的快乐。

图1 郑世胜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在导师潘锋教授的指导下,郑世胜与合作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历时两年多,建立了“界面有序水加速催化”的微观理论模型,成功解释了该问题,提出阳离子助催化概念,为该领域发展同时提供基础性认识以及性能提升策略。该研究最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郑世胜是共同第一作者。

图2 文章机理示意图

谈及科研,郑世胜表示,做科研的初心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但科研生活本身需要耐得住寂寞。他每天大多时间在实验室与宿舍两点一线间度过,这种生活塑造了他安静沉稳的性格。丰富的思想与学术研究丰满了他的生活,敦促他不断接触新事物、探索未知边界,也促使他对科研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当被问及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课题以及如何开展课题、解决问题时,郑世胜说:北大独有的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家国情怀让我能够以更高的视角来思考这些问题,而深研院地处深圳,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氛围浓厚,这共同激励着我更有勇气去走向科学无人区

图3 北大深研院镜湖

发现真实的自己

在紧张繁忙的科研工作中,郑世胜通过运动排解压力。始终坚信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他,坚持跑步、游泳、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尤其热爱户外徒步活动。令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深研院通识中心组织的户外领导力项目。在持续一学期的课程中,学习户外生存技能,体验高空项目,并以小队的形式前往山野开展30公里徒步露营活动。郑世胜回忆道:

“在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中,能够更直接地发现真实的自己。徒步是一件不断挑战身心极限的活动,这种极限是在舒适区时难以发觉的,生物的本能阻止我们去触碰极限以避免危险。但‘危险’往往来自恐惧和自我幻想。真正触碰到极限时,往往只需要一点勇气和坚持,就能够克服它,感受到自身的成长。”

图4 郑世胜在山野徒步

图5 郑世胜和队友们一起修建竹筏

走完30公里,需要队友间的相互扶持;顺利渡过湖泊,需要群策群力扎筏;翻越4.2米的高墙,需要有队友甘当人梯……在和小队一起前进的过程中,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共克难关。在一次次的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中,郑世胜对团结起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奉献与服务

在科研长路上踏实前进的同时,郑世胜始终不忘肩头的党员责任,先后担任2018级新材料学院硕博党支部支部书记、新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同时积极投身于深研院的学生党建工作。郑世胜是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党建研究会”的筹建主力军。该组织是统筹协调全院55个学生党支部的有力抓手,助力深研院建立了“上下联动、分级管理”的组织架构,提升了学生党支部的协同工作效率。在深研院党委的领导下,他在担任常务副会长期间深入参与编制系列党务工作文件,牵头组织开展了第一期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宣讲团等工作,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先锋责任。

图6 郑世胜开办第一期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

他说:兴趣是我从事学生工作的源动力。一方面,真正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并想办法把事情做好的过程,是快乐的,是对紧张科研生活的有效调剂;另一方面,它能够让我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思考世界的运行逻辑,并常常让我感觉到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规律在底层上是相通的。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始终坚持阅读人文社科的书籍,在本科时也曾修读新闻传播学相关的辅修学位。

图7 郑世胜(左一)参与力行计划

在前往小学开展科普宣讲时,他给小朋友们演示叶脉书签”“透明墨水等趣味化学小实验,在孩子们自发的惊叹声中,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中;在前往中学开展校史宣讲时,他向青葱学子们讲述北大校友屠呦呦、郭永怀等的光辉事迹,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奋斗……他以自己的力量彰显着北大学子的社会担当。

图8 郑世胜(后排右一)到小学开展科普宣讲

在北大自由氛围的浸染下,郑世胜充分探索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这也让他理解到生活没有最优解,每条道路都有各自的风景,无论走上哪条道路,只要无愧于心、踏实做事,总能收获自己的“价值感”,在乘风破浪的新时代征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南山智园二期D2栋4楼409室

Copyright © 2011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Powered By its.pkusz.edu.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2081285号

  •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