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文化

新材新力量 | 青年教师风采展第三期:林德武博士

发布时间:2025-04-15

点击量:

编者按:青春孕育创新火种,青年学者定义未来可能。"新材新力量"专栏聚焦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群体,通过记录他们的学术足迹与科研故事,展现前沿探索的热忱与突破,传递学院创新精神与人才引力。

让我们走进第期,认识这位90后博导——林德武:师从张锦院士的纳米碳材料研究者,以"找最难的问题,做有用的事情"为科研信条,从北大博士到日本AIST研究员,再到北燕南归,他正用AI“编织”着碳基芯片的未来图景。

Q1:请简单自我介绍,分享一下您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

林德武,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20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21-2025在日本AIST及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工作,聚焦AI赋能纳米管制备与储能器件开发,推动纳米碳材料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转化。

图1.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典礼


Q2:您的研究领域有哪些重要的科学问题?这些研究对社会或产业有哪些潜在影响?

碳纳米管材料控制制备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集中于原子尺度精准调控与宏观性能传递机制两大维度:其一,如何实现碳纳米管手性、直径、导电属性等关键结构参数的精准控制?其二,宏量制备中如何抑制缺陷增殖并保持结构均一性?其三,如何建立微观纳米结构与宏观材料性能的跨尺度关联规律?突破上述问题将引发多领域技术变革,例如,单手性纯半导体型碳纳米管阵列是碳基芯片的终极需求;超强碳纳米管纤维复合材料可减轻空天飞行器结构重量、提升抗冲击性能。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提供核心物质基础。


Q3: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是由于哪些机缘促使您选择了目前的研究方向?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求学之路上让您印象深刻的突破或有趣的故事?

选择纳米碳材料方向,源自于博士导师张锦教授的引领,张老师在碳纳米管领域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带我们领略碳材料世界的魅力,也告诫我们要沉下心来,找“最难的问题”,做有用的事情。

图2. 参加学术会议,进行Poster展示

图3. 参加NT19会议

图4. 日本AIST送别会


Q4:是什么吸引您加入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继承“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扎根大湾区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有无穷的机会与挑战;新材料学院与本部南北联动,共建“真材实料、立地顶天”新工科,是青年学者开拓进取的起点;我毕业于北大化学院,北燕南归,既是传承也是鞭策。


Q5:您对学院的科研环境、学术氛围以及支持政策(如科研经费、设备等)有何评价?

新材料学院与北大本部材料学院南北联动、特色互补、差异发展,为有志于“科学促工程”的人才提供国际顶尖的平台支持与科研环境,学院在建大楼总面积6万多平米,将为新工科的科研与教学发展提供最大保障。学院各课题组的学术氛围,是活泼严肃的,为思想碰撞创造了摇篮。学院的的支持与保障是润物无声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院领导班子特别是邹如强院长始终秉持“教授治学、师生为本”的理念,对于学院教师们的科研、教学中的关键需求有响必应。这种既严谨务实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已成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Q6:您对于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什么期待和计划?

加入新材料学院开展工作,是“从零开始”的崭新出发,我期待能拥抱人工智能的力量,助力纳米碳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突破。


Q7:对有意加入您团队的学生,您有哪些建议或者期待?您希望他们具备哪些特质或能力?

我热切欢迎有志于探索未知的准研究生们加入我的团队,希望他们具备1)发现问题的好奇心,2)面对挫折的韧性以及3)一个长期坚持的爱好。


Q8:在培养学生方面,您的团队有哪些具体的支持措施和培养规划?您希望学生在团队中获得哪些成长?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跨学科思考,提供参与多样化项目的机会,并通过开放的讨论和头脑风暴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此外,我注重指导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鼓励大胆尝试和实验,同时营造一个宽容失败、重视迭代改进的研究环境。通过这些方法,我希望打造一个充满思维跳跃与热情的研究团队。


Q9:在工作之余,您有哪些兴趣爱好?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

我的爱好是体育锻炼,“把身体锻炼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的理念是,越是忙碌的时候,越要保证休息。

图5. 旅行期间的潜水照


Q10:您对目前学院在读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对于有志从事学术的学生,您有什么经验分享?

对于在读的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光,不给自己留遗憾。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方向的学生,应当首先培养良好的“提问-思考-总结”学习方法,训练科学思维。


Q11:您对未来在学校的发展有哪些期待?对学院的整体发展有何建议?

我期待能将纳米碳材料研究深度融入学院的战略布局,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当前,学院的教师交流午餐会制度非常有助于学院内部互动、学习与提升;同时,建议学院进一步加强跨课题组的学生交流学习,激发学院内部交流、创新的火花。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南山智园二期D2栋4楼409室

Copyright © 2011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Powered By its.pkusz.edu.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2081285号

  •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