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培养

优秀毕业生风采丨陈诗名:知己,悦己,越己

发布时间:2025-07-18

点击量:

当深圳的闷热再次烘烤大地,蒸腾的空气里,行走的少男少女穿上毕业服嬉戏打闹,在每个地标前摆出熟悉的打卡姿势。鲜花、论文、朋友,又到了一批心怀梦想的年轻学子奔赴天南海北的时刻。在南燕园的五个春秋里,陈诗名曾目送过许多人离开这个园子,而今天,他也成了其中的一份子。回望这段旅程,既有探索未知的艰辛,也有突破瓶颈的喜悦,更有在其中收获的成长与蜕变。

陈诗名,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的界面调控和电解液设计,曾任深圳研究生院党建研究会秘书部部长,新材料学院2020级硕博党支部书记等职。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身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14 篇,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2024年深圳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学术论文优秀成果。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读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荣获International Battery Materials Association IBA 2021 Annual Meeting “BEST POSTER AWARD” 和2024年北京大学“博雅材思”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 “Best Poster Award”。

陈诗名

一场机缘巧合的命中注定

回顾来路,进入北大深研院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机缘巧合下的水到渠成。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的我以班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在认真考虑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方向后,我选择来到北大深研院。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定或许正是命运的安排——如果当初选择了其他地方,我可能不会遇到如此契合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在材料科学领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深研院的年轻与活力带来了更高的专注度、更快的科研节奏以及与老师更紧密的交流;宿舍楼离实验室很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课题组的实验设备与化学试剂采购流程高效,往往一周内就能到位。这种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课题组的实验迭代速度,让大家的每一个科研想法都能付诸实践,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过去五年的科研生涯中,我曾参与和独立承担过多个研究课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海水提锂的研究课题。该课题聚焦于固液界面处水分子构型的表征,以及提锂过程中构型变化的动态观测。从表征装置的设计搭建开始,我与姚翔铭师弟共同探索,通过这一完整的研究过程,我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服务中诠释责任担当

除了科研,学生工作是我南燕园生活的另一重要篇章。初入南燕园,我便担任了2020级新材料学院硕博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加入党建研究会,担任秘书工作部部长,这些经历让我在服务同学与奉献集体中收获了成长。

作为支部书记,我带领支部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党建活动:组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题学习,让同学们深入理解青年担当;联合六个党团支部拍摄抗疫宣传片,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赴深圳党史馆、方志馆参观,感受特区的开拓精神。在担任党建研究会秘书工作部部长期间,我积极配合学院党委工作,协助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音乐党课”“党员骨干培训班”等大型活动数余项。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 “责任”二字的分量。

随着科研任务的加重,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将主要精力投入科研工作,逐渐淡出学生工作。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在一个方面投入的时间必然会影响其他方面的精力分配。我深信,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学生工作,唯有在选定领域全心投入、深耕细作,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与成长。

参加学生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论会议


在探索中拥抱无限可能

毕业季的抉择,是对五年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面对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我虽曾有过动摇,但最终决定赴香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这不仅是对现有研究方向的延续,更是为了在新的学术环境中拓展视野。

而对于更加长远的未来,我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我深知学术道路充满挑战,但在南燕园培养的独立科研能力与抗压心态,让我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科研就像一场长跑,重要的不是一时的快慢,而在于对目标的笃定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五年南燕园时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个人的成长。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到如今对科研方向的清晰认知;从面对困难时的焦虑,到如今解决问题的从容;从追求“全面发展”的迷茫,到懂得“专注深耕”的智慧,我在一次次挑战与选择中完成了自我蜕变。回望南燕园的五年,我感恩每一次遇见:感恩潘锋教授和杨卢奕副研究员的悉心指导,是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为我指明方向;感恩课题组师兄师弟们的热心帮助,是他们在我迷茫时给予鼓励;感恩同学们的陪伴支持,是他们让科研生活充满温暖。

南燕园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氛围,不仅培养了我的学术能力,更塑造了我的人格品格。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在科研中坚守本真,如何在服务中诠释责任,如何在选择中寻找方向。如今,我即将奔赴新的山海,但无论走到哪里,南燕园的五年时光都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蝉鸣依旧,南燕园的夏天永不落幕,而我们的故事,正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南山智园二期D2栋4楼409室

Copyright © 2011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Powered By its.pkusz.edu.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2081285号

  •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