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新型纳米介孔碳储能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课题组在纳米多孔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孔 介孔分级多孔碳材料,用在超级电容器中展现出优异的储能性能。
2017-05-03
学院在《Nano Energy》上发表锂电池去极化效应综述文章
潘锋教授团队于近期在国际能源领域重要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11 5)(Nano Energy 2017, 33, 497–507上发表综述文章,深入阐释了锂离子电池中的极化效应和去极化效应的相关机理,并系统总结
2017-04-06
学院在纳米单颗粒锂电池性质研究获得突破发表Adv. Energy Mater. 封面文章
潘锋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单纳米颗粒分散的超薄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在这种电极上的颗粒完全分散在碳纳米管网络中,然后进行电化学测试。同时课题组开发单颗粒纳米电化学计算模型,
2017-03-20
新材料学院在原子层沉积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王新炜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硫化铁材料的ALD工艺。该工艺所制得的ALD硫化铁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有机催化性能,可以有效地催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加氢反应。该工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应用
2017-03-07
陶国华课题组开发非绝热动力学理论方法取得新进展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新材料学院陶国华副教授近期开发了一种非绝热动力学新方法-相干控制方法[coherence-controlled]。该方法基于经典电子态空间和全电子矩阵之间的映射以及分解态空间和不同
2017-02-28
学院在单颗粒纳米晶体材料的锂电池性质研究取得突破
潘锋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单纳米颗粒分散的超薄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在这种电极上的颗粒完全分散在碳纳米管网络中,然后进行电化学测试。同时课题组开发单颗粒纳米电化学计算模型
2016-12-30
学院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电动车动力电池材料综述与展望文章
新材料学院潘锋课题组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动力电池实验室Amine博士课题组联合撰写了关于各种纳米科技在发展电动车动力电池材料的应用
2016-12-09
学院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潘锋教授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验证,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稳定性与晶格结构中最不稳定的氧有关,而氧的稳定性又由其基本的配位单元决定(TM(Ni, Mn, Co)3-O-Li3-x’: 每个氧和过渡
2016-11-16
学院在给体-受体型电活性聚合物新进展发表于Adv. Energy Mater.
孟鸿教授课题组最近设计合成了基于并噻吩结构的给体-受体型导电聚合物PBOTT-BTD,该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变色、有机薄膜晶体管,且有望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荷注入层材料
2016-11-04
学院在锂电池三元材料长高压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潘锋教授的指导下,吴忠振特聘研究员和季顺平工程师等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球磨旋转的方法,将(010)晶面的nano-LFP包覆于三元材料(NMC532)表面,为NMC材料制备了高强度了
2016-11-01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南山智园二期D2栋4楼409室
Copyright © 2011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Powered By its.pkusz.edu.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2081285号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