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华课题组在非绝热动力学理论方法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陶国华副教授最近开发了一种多态轨线方法 [MST, J Chem Phys 2016, 144, 094108]。该方法基于Meyer-Miller 电子态经典映射理论,提出描述原子核-电子耦合体系的多态轨线表
2016-03-31
陶国华课题组研究动力电池材料中锂离子扩散取得新进展
陶国华副教授近期应用本人开发的非绝热动力学理论新方法-多态轨线方法研究了磷酸铁锂体系中电子耦合锂离子扩散过程。磷酸铁锂体系中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具有强相关性,此前研究表明电
2016-03-31
学院发现新型高纯磷酸铁钠合成方法与机理及钠电池性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Kian Ping Loh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设计了磷酸铁钠的基于水溶液的离子交换制备方案,和基于有机溶液的离子交换法进行对比,并对两种
2016-03-16
新材料学院发现分子前驱体热解法制备高性能锂离子材料
在潘锋教授指导下,博士后张明建和田雷雷等人和团队的老师同学合作,展示了一种新的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通过无碳和含碳的二维层状分子前驱体的热分解,可以获得均匀
2016-03-15
新材料学院用二维材料实现了高性能钠电池
潘锋教授团队在学院前期对新型二维材料Fe3(PO4)2·8H2O的研究中,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他们实现了单层 双层Fe3(PO4)2·8H2O的可控制备,并全面的揭示了这种新型二维材料的形成机理。
2016-03-11
新材料学院发现新型太阳能电池背电极材料
在潘锋教授指导下,博士后张明建和研究生林钦贤等人和团队的老师同学合作,发现了新型p型Cu9S5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将之制备成纳米薄膜,用作CdTe电池的背电极,实现了转换效率的
2016-02-26
我院发现高低温性能最好的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及机理
潘锋教授团队在MNC三元材料的高低温扩散动力学及在寻找具有最佳高低温性能的三元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16-02-26
新材料在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潘锋教授课题组和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木士春教授合作,在提高Li2FeSiO4正极材料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上取得重要突破。
2016-02-24
新材料学院首次发现高容量可充放电的新型β相磷酸铁锂电
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应用球磨技术第一次实现了β磷酸铁锂的激活。用球磨β-LiFePO4样品做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电池实现了130mA g-1的容量和1000次以上循环的的稳定充放电。
2015-12-09
北大新材料学院发现新型单双层二维材料及在锂电池中应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在潘锋教授的指导下,2014级直博生刘同超和博士后冯炎聪等人与团队的老师和同学合作,在学院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对LiFePO4新型方法的研究
2015-11-25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街道南山智园二期D2栋4楼409室
Copyright © 2011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Powered By its.pkusz.edu.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2081285号
学院官方微信